车辆发生碰撞后,若仅需更换车门,通常不属于大修,但若撞击导致车身框架受损,则可能被认定为结构性损伤。以下是具体判断标准及影响分析:
一、判断是否属于大修的核心标准
损伤位置
覆盖件损伤(车门、翼子板等):仅需更换或修复覆盖件,不影响车体结构,不算大修。
结构件损伤(A/B/C柱、车架纵梁等):需切割、焊接修复,则属于大修范畴。
维修方式
车门单独更换:若仅拆卸旧门安装新门(不涉及车身切割),维修记录中不会标注“大修”。
连带结构修复:若车门撞击导致门框变形需钣金校正或焊接,则可能被判定为结构性维修。
二、两类常见情形的具体分析
情形1:仅车门受损
特征:碰撞力集中在车门,未波及门框或车身骨架。
维修方案:
直接更换原厂/副厂车门;
调整车门铰链、锁扣确保正常开闭。
性质判定:属于普通维修,不影响二手车“无大修”属性。
情形2:连带车身结构受损
特征:撞击导致车门框变形、A/B柱漆膜数值异常(原厂漆厚约80-120μm,修复后可达200μm以上)。
维修方案:
切割变形部位并焊接新部件;
重新喷涂防锈涂层。
性质判定:属于结构性修复(大修),车辆保值率下降30%-50%。
两个车门被撞烂是否算大修,取决于是否伤及车身骨架。单纯更换车门属于常规维修,但若伴随门框变形、A/B柱修复,则会被归为大修事故车。建议车主维修前进行专业检测,保留完整记录,避免后续用车或交易纠纷。

声明:本文内容及版权均属自杰事故车网(shiguche.com)所有,禁止转载,违法必究。